龙巅孔雀鱼

标题: 浅谈孔雀鱼针尾、烧尾、溶尾 [打印本页]

作者: 钱哆哆    时间: 2015-5-18 10:13
标题: 浅谈孔雀鱼针尾、烧尾、溶尾
  在饲养孔雀鱼的过程中,很多新鱼友老是出现幼鱼针尾死亡及成鱼饲养阶段发生烧尾或溶尾的事故,自已最终也不知所以然,而使得这部分鱼友渐渐失去了饲养孔雀鱼的兴趣,那么这些都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首先和大伙说说造成针尾、烧尾的个人理解,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
    1、温度问题
    大家都知道鱼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而变化,所以水温是我们养孔雀鱼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天气变化水温起落.也会引起鱼只不适应而针尾! 所以在我们给鱼换水时尽量保持水温一致或高出0.5-1℃且不可低于原缸水的温度。恒温措失要保证行之有效,不可忽高忽低,造成鱼体的伤害。
    重点提示:阳台上养鱼的鱼友更要注意早晚的温差,尤其是北方的鱼友。
    2、水质问题
    在我们平时养鱼的过程中,水质条件是永远在谈的话题,老话说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菌。如何协调到最佳平衡状态是我们养活鱼的基础,更是重中之重的课题。那么如何才能得到我们想要培养的好水呢?在我们的鱼缸中,生活着各种各样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菌类,有有益的、有害的、有饵料中带入的、有空气中带进去的、也有我们水族箱水中自己培育生成的等等。所以说这么多菌类如何才能使它们与我们的爱鱼和协共处,相安无事呢?这就是我们常常谈到的水质生态平衡了。提到水质生态就免不了谈谈水中的有益微生物“硝化细菌”,其主要原理及作用是吸收由另一种群有益微生物“异营性细菌”分解鱼只排泄物以及一些有机物质产生的亚硝酸盐及氨氮等有害物质做为营养源,从而达到培养我们养鱼好水的目的!
    然而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有些鱼友为了保持水中硝化菌含量,减少换水量和次数,怕鱼因换水而针尾或收尾。我想对这部分鱼友说你们疏忽了一个问题,旧水中虽有硝化细菌,但因投入的饲料以及排泄物的关系。久而久之水中就会产生有毒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累积而浓度快速上升,超过了硝化系统的硝化能力。一方面会降低水中含氧量,低浓度的范围内,鱼只还健康无事,一但浓度过高有些鱼只会慢慢产生多样化病情相对鱼只健康就出现问题! 而过度的换水急速改变水温以及PH值,尤其是刚喂食,有时也会造成鱼只紧迫不适,引起消化系统过于刺激导致内脏受损,危害到鱼体基本安全。例如针尾及烧尾!
    通常我们用来给鱼换的新水必须是曝气后除氯的水,若因某些因素致使水中氯气未完全去除,那么对于幼鱼来讲,就成了造成针尾或烧尾的最大帮凶,原因是换入含有余氯的水会冲击到鱼只黏膜,使其受损坏死,短时间内有些会直接黏膜紧绷,导致幼鱼在几小时内就急速针尾。还有一个严重情况就是造成鱼只新陈代谢不正常,体质下降,鱼只本身黏膜生长坏死,慢慢脱落形成絮状白色物。在此情况下如再遭遇细菌、霉菌或虫类的二次感染或大量换水或药物使用不当,就会造成鱼只无故暴毙的机率加大。体质强点的成鱼各鳍末端会开始呈现半透明.然后溃烂呈现溶尾,严重者导致死亡!
    水质过酸或过碱引起的烧尾及溶尾。
    从以上情况来分析,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因水质问题发生的一系列针尾及烧尾或其它病害呢?
    首先我们可以做到的事是,每天喂饵后,可更换缸中三分之一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操水,快速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更换三分之一的水量,其水温不会冲击到鱼只本身!且可促进鱼只新陈代谢,有利于小鱼成长速度。另一方面减少有机物含量对水质的影响,消除鱼缸内对鱼伤害的一些物质,保持稳定的水质环境,达到有些生病鱼只不药而愈的目的。尤其是黏膜受损的鱼只。预防降低针尾、烧尾或细菌性溶尾的发生机率!是最简单且实用的方法。
    重点提示:如何换水跟据当地水质理化指标灵活合理运用。
    3、过水及过渡问题
    不管是新够入鱼只或小鱼生长倒缸等,过水这一课题是永远必须注重的环节。好多鱼友不重视这一环节,发生的悲剧可谓数不胜数,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温度及水环境的变化幅度变化过大造成。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来说,某人是北方人,适应了北方的环境气候,然而此人因某因素迁居南方,在两者环境气候皆然不同的情况下,身体自然会出现不适的反应,厌食、闹肚子及皮肤或多或少的应激反应等,同样南方的人到了北方也有个对环境适应的过程。万物相通。鱼也不例外,各地水质都存在不同的因素,在水质指标变化过程中,同样需要一个过程!鱼比人在这方面更加脆弱,稍不慎将会有生命的威胁!关于如何过水及转缸过渡在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此类文章版块里太多了,有心的朋友自己找来看),大家明白这一道理即可。因过水及过渡引起的针尾及烧尾生理性病症特征即应激性针尾、夹尾或烧尾,因此类因素造成的针尾及烧尾或溶尾,用药几乎无效,只能做为预防鱼只的二次感染!
    重点提示:倒缸或翻缸时,切记新水的加入给鱼只带来的负面效果,适应过程必须做好且不可偷懒!


  在饲养孔雀鱼的过程中,很多新鱼友老是出现幼鱼针尾死亡及成鱼饲养阶段发生烧尾或溶尾的事故,自已最终也不知所以然,而使得这部分鱼友渐渐失去了饲养孔雀鱼的兴趣,那么这些都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首先和大伙说说造成针尾、烧尾的个人理解,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
    1、温度问题
    大家都知道鱼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而变化,所以水温是我们养孔雀鱼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天气变化水温起落.也会引起鱼只不适应而针尾! 所以在我们给鱼换水时尽量保持水温一致或高出0.5-1℃且不可低于原缸水的温度。恒温措失要保证行之有效,不可忽高忽低,造成鱼体的伤害。
    重点提示:阳台上养鱼的鱼友更要注意早晚的温差,尤其是北方的鱼友。
    2、水质问题
    在我们平时养鱼的过程中,水质条件是永远在谈的话题,老话说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菌。如何协调到最佳平衡状态是我们养活鱼的基础,更是重中之重的课题。那么如何才能得到我们想要培养的好水呢?在我们的鱼缸中,生活着各种各样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菌类,有有益的、有害的、有饵料中带入的、有空气中带进去的、也有我们水族箱水中自己培育生成的等等。所以说这么多菌类如何才能使它们与我们的爱鱼和协共处,相安无事呢?这就是我们常常谈到的水质生态平衡了。提到水质生态就免不了谈谈水中的有益微生物“硝化细菌”,其主要原理及作用是吸收由另一种群有益微生物“异营性细菌”分解鱼只排泄物以及一些有机物质产生的亚硝酸盐及氨氮等有害物质做为营养源,从而达到培养我们养鱼好水的目的!
    然而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有些鱼友为了保持水中硝化菌含量,减少换水量和次数,怕鱼因换水而针尾或收尾。我想对这部分鱼友说你们疏忽了一个问题,旧水中虽有硝化细菌,但因投入的饲料以及排泄物的关系。久而久之水中就会产生有毒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累积而浓度快速上升,超过了硝化系统的硝化能力。一方面会降低水中含氧量,低浓度的范围内,鱼只还健康无事,一但浓度过高有些鱼只会慢慢产生多样化病情相对鱼只健康就出现问题! 而过度的换水急速改变水温以及PH值,尤其是刚喂食,有时也会造成鱼只紧迫不适,引起消化系统过于刺激导致内脏受损,危害到鱼体基本安全。例如针尾及烧尾!
    通常我们用来给鱼换的新水必须是曝气后除氯的水,若因某些因素致使水中氯气未完全去除,那么对于幼鱼来讲,就成了造成针尾或烧尾的最大帮凶,原因是换入含有余氯的水会冲击到鱼只黏膜,使其受损坏死,短时间内有些会直接黏膜紧绷,导致幼鱼在几小时内就急速针尾。还有一个严重情况就是造成鱼只新陈代谢不正常,体质下降,鱼只本身黏膜生长坏死,慢慢脱落形成絮状白色物。在此情况下如再遭遇细菌、霉菌或虫类的二次感染或大量换水或药物使用不当,就会造成鱼只无故暴毙的机率加大。体质强点的成鱼各鳍末端会开始呈现半透明.然后溃烂呈现溶尾,严重者导致死亡!
    水质过酸或过碱引起的烧尾及溶尾。
    从以上情况来分析,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因水质问题发生的一系列针尾及烧尾或其它病害呢?
    首先我们可以做到的事是,每天喂饵后,可更换缸中三分之一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操水,快速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更换三分之一的水量,其水温不会冲击到鱼只本身!且可促进鱼只新陈代谢,有利于小鱼成长速度。另一方面减少有机物含量对水质的影响,消除鱼缸内对鱼伤害的一些物质,保持稳定的水质环境,达到有些生病鱼只不药而愈的目的。尤其是黏膜受损的鱼只。预防降低针尾、烧尾或细菌性溶尾的发生机率!是最简单且实用的方法。
    重点提示:如何换水跟据当地水质理化指标灵活合理运用。
    3、过水及过渡问题
    不管是新够入鱼只或小鱼生长倒缸等,过水这一课题是永远必须注重的环节。好多鱼友不重视这一环节,发生的悲剧可谓数不胜数,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温度及水环境的变化幅度变化过大造成。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来说,某人是北方人,适应了北方的环境气候,然而此人因某因素迁居南方,在两者环境气候皆然不同的情况下,身体自然会出现不适的反应,厌食、闹肚子及皮肤或多或少的应激反应等,同样南方的人到了北方也有个对环境适应的过程。万物相通。鱼也不例外,各地水质都存在不同的因素,在水质指标变化过程中,同样需要一个过程!鱼比人在这方面更加脆弱,稍不慎将会有生命的威胁!关于如何过水及转缸过渡在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此类文章版块里太多了,有心的朋友自己找来看),大家明白这一道理即可。因过水及过渡引起的针尾及烧尾生理性病症特征即应激性针尾、夹尾或烧尾,因此类因素造成的针尾及烧尾或溶尾,用药几乎无效,只能做为预防鱼只的二次感染!
    重点提示:倒缸或翻缸时,切记新水的加入给鱼只带来的负面效果,适应过程必须做好且不可偷懒!



作者: 钱哆哆    时间: 2015-5-18 10:14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者: 三六    时间: 2015-5-18 12:31
很好的文章
作者: 雨落长安    时间: 2015-5-18 12:32
感谢分享
作者: 清香茉莉茶    时间: 2015-8-11 17:55
好文章,谢谢您的经验分享,祝您秋日快乐
作者: 姗姗来迟David    时间: 2015-10-12 10:34
并没给出明确的治疗方案啊,希望楼主更新,拜托了
作者: 静静de洒脱    时间: 2015-10-12 19:18
受益匪浅!
作者: 觉悟者    时间: 2016-3-8 22:49
看帖,,,学习增长知识,,,好好养鱼
作者: 逻辑    时间: 2016-3-22 18:23
期待更新
作者: 兰謦    时间: 2016-3-23 01:25
没法坚持到底
作者: 月夜流光    时间: 2016-4-6 14:15
兰謦 发表于 2016-3-23 01:25
没法坚持到底

不错 学习了
作者: 相拥    时间: 2016-4-10 09:56
学习了。我就曾有惨痛经历
作者: 我思尔思    时间: 2016-4-13 15:25
好文!谢谢分享!!
作者: sky19791111    时间: 2016-5-3 09:43
很好的文章
作者: joy001002007    时间: 2016-6-5 08:27

作者: 蜗牛背猪    时间: 2016-6-7 09:30
很好的文章
作者: 凯诗诗    时间: 2016-6-13 11:55
各位高手帮我看看这条母孔雀鱼是有小鱼了 [url]http://kongqueyuzd.cc/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29241&fromuid=2603158[/url]
作者: 虫儿qq    时间: 2016-11-7 21:39
老猫的文章,遭剽窃了
作者: 虫儿qq    时间: 2016-11-7 21:39
老猫的文章,遭剽窃了
作者: 子然qq    时间: 2016-11-21 13:17
多介绍些孔雀的疾病。比如说背部变白,然后几天即死亡,试过黄粉,呋喃西林,万能鱼药,庆大,效果都不佳,特别是母鱼,公鱼少得这病,其他胎生鱼无此病
作者: 海边长大    时间: 2016-11-23 11:45
好贴学习了 谢谢
作者: aazcy    时间: 2019-4-10 21:24
好文章




欢迎光临 龙巅孔雀鱼 (http://kongqueyu.longdi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